天山網訊(記者侯爍報道)說起“四微工作法”的好處,新疆伊寧市伊犁河路街道辦事處伊犁河路社區網格員都說:“轉變了作風、方便了群眾,走出了一條基層黨組織推進社會管理創新的新路子。”
  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伊犁河路社區以便民利民服務為宗旨,深入推進服務型黨組織建設,以製作微名片、設立微講堂、發佈微日誌、提供微服務為主要內容,在社區全面推行“四微工作法”,聚焦作風改進,貼心服務群眾。
  張文文是伊犁河路社區的低保戶,2004年不幸遭遇車禍癱瘓在床,社區將她納入最低生活保障範疇。由於行動不便,她平時很少出門,有事便取下插在鏡框邊的一張卡片,按照上面記錄的姓名、電話、民情微博、QQ號等信息,第一時間聯繫社區幹部。在伊犁河路社區,80%以上的居民手裡都有一張這樣的微名片,一張小小的卡片進一步拉近了社區幹部與居民間的距離。
  伊犁河路社區是一個大雜居、小聚居的社區,各民族間互幫互助的故事數不勝數,這一社區被居民親切地稱為“民族團結大家園”。回族居民賽里曼·阿吉在這個大家園中扮演著愛心使者和“微講堂”宣講員的雙重身份。作為伊寧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賽里曼·阿吉雖然是回族,卻會說流利的維吾爾語、哈薩克語、烏孜別克語及漢語,每天她都和社區網格員穿梭在社區里,或在學鞋或進企業,或在居民家中開設“微講堂”,講黨的富民政策,講民族團結典型。今年3月以來,社區已組織以民族團結、宗教知識、教育實踐活動為主題的各類網格講堂活動210餘場次,“微課堂”以拉家常的方式把各種宣講內容帶到社區的每一個角落。
  記者瞭解到,社區網格員在每日記錄《民情日記》的基礎上,還實名開通民情微博,實行一日一記、一周一評制度,確保社區黨支部和個人微博每周至少發佈一次信息,督促社區幹部通過微博發佈和收集各類信息。目前,社區發佈政策疑點解答、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應知應會、社區工作動態、“訪惠聚”工作組小故事等300餘條;在落實社區工作任務的同時,根據轄區居民特點,按照“需要什麼、提供什麼”的原則,有針對性地開展個性化、需求性服務,提高社區工作人員工作的針對性,提升社區服務水平。目前,社區廣泛開展了以送煤、送氣、送報、送快遞為主的“四送”微服務,最大限度地為居民提供了生活上的便利。
  通過“四微工作法”,伊犁河路社區服務群眾的工作更加細緻入微。這些“小”載體,讓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與建設服務型黨組織工作結合起來,既讓社區幹部的工作作風得到有效轉變,又切實把幹部與群眾用卡片“鏈接”起來,做到“一卡在手、辦事不愁”,讓便民服務更貼心,同時還將各族群眾中有威信、有感召力的老黨員、老模範、老幹部家庭庭院作為社區網格宣傳講堂,通過惠民利民政策宣講、相關文件精神解讀,延伸社區宣傳陣地,實現了社區宣傳、教育、引導群眾的多視角、廣覆蓋。  (原標題:新疆伊寧市用細緻入微的“四微工作法”服務群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t07btzfu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