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P 供圖國家衛生計生委10日召開新聞發佈會介紹,目前我國除西藏、新疆外的29個省(區、市)已啟動實施“單獨兩孩”政策。截至5月31日,已有27.16萬對單獨夫妻提出再生育申請,24.13萬對獲得批准。
  然而,新華社記者近日在北京、上海、深圳、合肥等地採訪發現,由於不少母親頭胎選擇的是剖宮產,一些女性雖符合生育政策,卻已不具備生育條件。
  我國的剖宮產率世界“領先”,高達50%左右。這個多年來一直未被公眾重視的數字,終於在生育兩孩的時刻開始給我們顏色看了。
  案例一
  盲目剖宮葬送“二孩”幸福
  36歲的陳女士懷上了二胎,剛剛“有喜”3個月就出現了流產先兆。她急忙到安徽省婦幼保健院檢查。醫生告訴她,由於頭胎剖宮產埋下的子宮隱患,這個孩子肯定保不住了。
  “沒想到計劃生育政策會調整,也沒想到剖宮產會給生二胎帶來這麼多麻煩。”此次懷孕,陳女士不但沒留住第二個孩子,還失去了子宮。
  安徽省婦幼保健院產二科副主任郭宇雯說,陳女士屬於“瘢痕妊娠”,以及“前置胎盤”和“胎盤植入”。上次剖宮產造成的子宮瘢痕處,無法給孕卵提供足夠的營養,於是胎盤就像尋找水源的樹根一樣伸展,結果穿透了膀胱,導致嚴重的大出血。不僅孩子不能留,而且大人性命堪憂。
  “這個手術除了要拿掉胎兒,還要修補被穿透的膀胱,異常危險。”郭宇雯說,“患者出血量達到極限,幾乎用掉了我院一個月的血源儲備。”
  郭宇雯說,近幾個月每周都會遇到一兩個頭胎剖宮產、不適合再懷孕的病例;深圳市婦幼保健院產科主任王忠說,“單獨兩孩”政策落地以來,幾乎每天都會接診有過剖宮產史、發生前置胎盤的二胎準媽媽。
  案例二
  孕婦家屬竟報警求剖宮產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本是處理高危妊娠和異常分娩手段的剖宮產,已經成為不少人分娩之首選。
  不久前,北醫三院一名孕婦臨產。家屬要求必須實行剖宮產,而醫生判斷認為,孕婦骨盆、胎兒大小、胎心等條件都非常適合自然分娩。
  出於為母嬰雙方健康負責,醫生拒絕了家屬的要求。家屬遂打“110”報警,並呵斥醫生:“你們為了降低剖宮產率,竟敢草菅人命?!”就在爭執中,這名孕婦已經在醫院產房自然分娩,順利產子。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產科主任趙揚玉說:“當醫生是個良心活兒,怎麼對孕產婦有利就該怎麼去做。”
  醫生警告
  剖宮產後生二胎危險繫數增大
  中華醫學會婦產科學會主任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郎景和10日指出,剖宮產造成的問題隨“單獨兩孩”政策的實行日益凸顯。“濫用剖宮產不僅損害健康,再次懷孕時還容易發生危及孕婦生命的瘢痕妊娠。”這時候,子宮已不再是孩子溫暖安全的搖籃。
  浙江杭州的小丁今年29歲。“單獨兩孩”實施後,她和丈夫決定再生一個孩子。然而到醫院檢查後發現,她剖宮產疤痕厚度僅3.2毫米,如果再懷孕,肚子上的疤痕極有可能隨著胎兒長大而拉伸變薄,以至於被撐破。醫生鄭重建議:別冒著生命危險生二胎了。
  剖宮產造成的風險不止這些。郭宇雯告訴記者,如果子宮傷口愈合不好,容易發生大出血。即便是愈合好的子宮,協調性也將遠遠不如完整的子宮,宮縮也會相對乏力,再次妊娠極有可能發生子宮破裂、產後出血、前置胎盤等問題。
  趙揚玉說,再次懷孕時,如果胚胎長在上次剖宮產的子宮切口瘢痕處,就容易發生絨毛與子宮肌層粘連、植入甚至子宮壁穿透。繼續妊娠或人工流產刮宮時,易引發大出血、子宮穿孔等風險,甚至威脅生命。
  長沙便民新政
  新生兒“三級上戶”
  讓落戶不再難
  本報訊(記者 顏家文 實習生 劉萌)為了保證新生兒及時上戶,近日,長沙市公安局順應群眾呼聲,推出新生兒“三級上戶”制度。如今在長沙,派出所不得以其他行政管理等理由拒絕新生兒上戶。新爸新媽們再也不用為落戶難發愁了。
  今年7月1日,長沙市公安局人口與出入境管理支隊就召開新聞發佈會,推行人口與出入境管理“十二項便民利民措施”。其中一項重要便民措施就是,實行新生兒“三級上戶”制度。警方明確,凡新生兒均可在其父或母戶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辦理戶口登記,派出所以其他行政管理等理由拒絕上戶的,上級公安機關將予以督促辦理,經督辦仍未上戶的,由區縣(市)或市級公安機關人口與出入境管理部門直接批准上戶。
  另外,市民還可以撥打戶口業務咨詢電話88665249進行咨詢投訴。
  關註國家衛計委新聞發佈會
  生育政策:
  普遍兩孩政策尚無時間表
  國家衛生計生委計劃生育基層指導司司長楊文莊10日在北京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隨著人口發展態勢、經濟社會發展和資源保護、環境利用等方面的變化,生育政策會作出調整,但我國人口多的基本國情目前不會改變,普遍實施生育兩個孩子的政策還沒有時間表。
  楊文莊說,進入本世紀以來,我國人口形勢發生了重大的轉折性變化,但我國人口多這個基本國情目前還不會改變,人口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沉重壓力還不會改變,人口與資源環境的這種緊張關係還不會改變,所以要繼續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
  性別失調:
  我國30多年多出生3000萬左右男孩
  在10日召開的國家衛生計生委例行新聞發佈會上,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專家組組長、南開大學教授原新指出,我國持續30多年出生性別比偏高,經測算,已累計多出生2400萬至3400萬男孩,這樣導致先天性、原發性的性別結構失衡,必然會影響到未來整個中國人口的婚配、就業方面的性別結構。
  據介紹,導致我國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的根本原因是經濟、社會、文化等因素造成的男孩性別偏好,直接原因是非醫學需要的胎兒性別鑒定和選擇性別的人工終止妊娠。
  “失獨”扶助:
  去年約27.5萬個“失獨”家庭領取特別扶助金
  國家衛生計生委新聞發言人宋樹立10日表示,2013年,全國領取特別扶助金的計劃生育特殊困難扶助對象共67.1萬人。其中獨生子女死亡的特扶對象為40.7萬人,約27.5萬個“失獨”家庭。
  宋樹立介紹,2013年,衛生計生委等五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做好計劃生育特殊困難家庭扶助工作的通知》,再次提高了特別扶助金標準,從經濟扶助、養老保障、醫療保障、社會關懷等方面作出了全面的制度安排,進一步加大了扶助關懷力度。
  專家聲音
  剖宮產為何成不少人首選?
  北京大學深圳醫院婦產科醫生李瑞珍說,剖宮產逐漸普及與醫學進步、產婦體質變化、生育觀念改變等因素相關。
  廣州市婦產科研究所所長陳敦金分析,剖宮產安全性提高使得手術廣泛開展,先進的診斷監測設備也增加了準媽媽的擔憂。高齡、胎兒超重等客觀原因,以及產婦不願忍受痛苦、希望“保持身材”、選擇“良辰吉日”等觀念,都導致剖宮產率居高不下。
  一些醫院的利益驅動也不容忽視。“其實,剖腹產對醫生來說,既賺錢又省事,更利於醫院創收。接生費178元,好像很多年沒調價了;而剖宮產的收入可超過千元,麻醉要收費、手術要收費、縫合的線也要收費……”趙揚玉分析說。
  為推進孕產婦自然分娩,各地衛生計生部門建議相關醫療機構積極開展家屬陪伴分娩、硬膜外麻醉無痛分娩等人性化服務。加強對助產機構的準入和監督管理,嚴格掌握剖宮產醫學指徵,將剖宮產手術管理作為醫療質量管理的重要內容納入目標管理考核。同時,面向社會公眾,積極宣傳自然分娩的好處,營造促進自然分娩的社會氛圍。
  本版文圖除署名外均據新華社  (原標題:“單獨兩孩”讓她們娩為其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t07btzfu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