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通過碩士畢業論文答辯之後,天津工業大學藝術與服裝學院學生張磊立即“切換模式”,來到他所創辦的天津逸漫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進入了“法人代表”角色。
  這家公司於2013年11月5日獲准註冊,幾乎是從零成本起步。即將26歲、臉上還長著青春痘的張磊,從《詩經》和《離騷》中挑出兩個喜歡的字為公司命名,然後與同事在牆掛上字畫,在房裡養了錦鯉和綠色植物,把筆記本電腦擺在桌上,宣告了一項事業的起步。這也是他們的全部投入。
  他們是真正的“拎包入駐”:公司位於總面積200多平方米的天津工業大學創業園,辦公室、傢具和網絡都無償使用。過去3個多月里,先後有4家學生公司進入。
  在同一樓層辦公的天津工業大學團委書記王麗清說,這裡以前是樓道大廳,2013年,學校投入一筆資金進行了改造,用於解決學生創業的場地問題。
  王麗清對記者說,他們在長期工作中發現,很多有創業意願的同學希望學業與創業兼顧,不願承擔“破釜沉舟”的風險。而在校外辦公司,不僅物業成本高,還會因交通等因素影響學業。為此,他們希望給學生提供一個“下了課就能來創業”的空間。
  這位團委書記感慨,當今大學生的創業願望非常強烈,比如到學校南門外走一趟,就會發現很多飯館是學生所開。這種創業熱情的升溫源於社會環境的變化,同時也需要社會的扶持。
  創業園落成之後,天津工大團委從學生提交的60多份創業計劃書里選中了4支團隊。校方設定的門檻是,要在這裡正式註冊企業,要體現學校的專業特色,將來能夠申報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業”——這是為了契合當地的產業發展趨勢。
  現有的4家公司中,張磊的公司屬於“納稅大戶”。據他透露,公司月營業額超過10萬元,固定員工20多人,處於盈利狀態。主營業務是藝術設計,並且嘗試從手機游戲、微信平臺領域尋找商機。就連學校附近一處房地產項目的裝修設計,也是由這家學生公司承接的。
  張磊來自安徽滁州市定遠縣農村,2009年,還在上大三的他就與幾個同學每人湊出幾千元,在天津工大附近的民房裡開了設計工作室。他們一直沒有進行企業登記,而是從其他企業那裡攬一些業務,與客戶簽合同時,就要用到其他公司的公章,帶來諸多不便。
  他對記者解釋,他也想要註冊,但民房無法作為公司住址,而自己學業較重,不願離學校太遠,一直找不到合適的地點。學校開了創業園後,他開始考慮,在那裡開一家公司,與它共成長。
  而他的學弟、在隔壁開了“宜凡視覺文化傳播公司”的張樂也指出:“有這樣一個地方,可以走得更遠。”張樂與合伙人在學校里擺過攤,後來開了3家網店承接設計工作,目前主要業務仍在網上,但他並不氣餒。他覺得在大學里練手,有助於以後適應外面的環境,畢竟“房租、水電是個遲早要面臨的問題”。他以前想過在外面註冊公司,但是“只是想想”而已。他認為自己目前可以利用的資源——包括老師和同學,都在校內。
  天津工大為這些學生公司設置了一年的期限。無論發展如何,期滿後都將搬出。該校與團天津市委以及全市不少青年創業園區對接,屆時將幫助尋找適合的場所。騰出來的場地,繼續招募新的創業項目,以帶動全校的創業氛圍。
  王麗清說,他們希望學生公司在這裡經過一年的成長,能夠“騎著馬找到馬”。
  除了要求學生誠信、守法經營,學校對公司的運營不做任何干涉。天津工大團委副書記蔡金清早期曾自己開著車,帶著學生一趟趟去辦工商、稅務等“四證一章”,最後跟工商部門負責人交上了朋友。他對記者說,既然要指導學生創業,就一定要實地去跑一跑,從企業註冊開始,親身實踐一遍。
  蔡金清說,在這件事情上沒有人有功利心。無論成敗,這些學生的創業經歷將成為他們大學期間不可多得的財富。
  現在,很多學生到團委來“磨”,希望也能進入創業園。王麗清告訴記者,他們會繼續開闢新的空間,甚至會壓縮辦公區域,給學生騰地方。除了硬件,他們還將強化學生的創業教育,並且將借助該校法律、會計等專業資源,為學生公司提供相關軟件服務。
  據團天津市委副書記劉亞男介紹,目前南開大學、天津工業大學等高校已在校內建立了大學生創業園。2013年底,團天津市委、天津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天津市教委聯合下發《關於進一步加強服務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實施意見》,其中提出要在有條件的高校建設一批大學生創業園,對經考核符合條件的可認定為天津市大學生創業校內孵化基地。基地由天津市就業資金給予房租補貼,根據企業招用高校畢業生數量,每人每平方米每天補貼1元,每人最高10平方米,每個企業最高補貼60平方米,補貼期限最多兩年。
  也就是說,一旦經過認定,天津工大創業園有望按照服務人數和麵積獲得政府部門的房租補貼。
  天津工業大學校長楊慶新也到這幾家公司考察過,表示從學校方面要繼續創造條件,力所能及地幫到同學們。張磊很快就把校長到訪的照片掛在了牆上。他對校方的支持心存感激,感到自己“挺幸運的”。
  臨近期末,學生們忙著考試,創業園裡沒有以前熱鬧。但張磊幾乎每天都要到辦公室去。他“有一半客戶”約在這兒談生意。開會時他就借用團委的會議室,因為團委書記向大家承諾過,“你們就把會議室當成自己的”。
  24歲的張樂也特別珍惜這個機會。拿到鑰匙之後,他和兩位合伙人趕到裝飾城,買了一大卷地毯,自己裁剪,鋪在了辦公室里。在他看來,大學有個很大的優勢:在這裡,允許你嘗試,並不要求你一定“成功”。
  本報天津1月7日電  (原標題:“下了課就能來創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t07btzfu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